校企合作:让农大学子更受欢迎
文章作者:   |发布时间: 2019-03-26
 

图为信息学院学生在慧与—济宁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进行专业认知  实习摄影 王见伟


  近日,2015级测试专业的安松同学签约了百度公司,计算机专业的张智超同学被腾讯公司录取。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互联网巨头企业从事技术研发,让其他同学羡慕不已。腾讯和百度看中的,不止是他们优秀的成绩和从容的谈吐,还有他们在惠普实训基地班的厉练。这段经历,让他们在学校期间就培养了自己适应岗位的能力。
  “山东农大的学生一上岗就能上手,很多都干得顺风顺水,没有‘时间差’。”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经理顾英迪告诉记者,已经尝到“甜头”的他们,正在校园内寻找新的“加盟者”。
  多年来,培养的学生跟不上产业发展需求始终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痛点。如何破解这个“时间差”难题?山东农大敞开了校企合作育人的大门,积极推进学生成长成才供给侧改革,探索企业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,构建起了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的育人共同体。
  “市场在哪里,人才培养的方向就应该朝向哪里。”党委书记徐剑波表示,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,学校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,更要为学生找准未来的“出口”。“在这个方面,企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,校企双方共建功能互补、资源共享的协同育人平台,作好人才需求预测,就有可能跑赢这个‘时间差’。”
  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是将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产业深度融合的见证。信息学院引进惠普、甲骨文软件、达内科技公司等知名企业,共建实验室、实训基地等,将实训项目带到校内,将行业标准接入课程体系,让“知”与“行”对接落地。
  2016届计算机专业的韩潇凯是这一措施的典型受益者。大四时,他在惠普实训基地积累了一年的软件开发“实战”经验,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实践经历,毕业时顺利高薪签约上海喜马拉雅网络科技公司。
  在合作过程中,校企双方共同探索在专业建设、实训实习基地建设、人才培养模式和技术开发等内涵丰富的协同育人新模式、新机制。如农学院与大北农集团合作培养人才的“金色农华班”、机电学院与合作企业的“联合式培养”等模式,食科学院在多家企业设立的教学实践基地,都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和助推器。
  动科院是农大最早建立校企合作班的学院。去年10月14日,19家企业与必赢国际bwin登录签约,共建动科学院2017级19个校企合作班。在此之前,学院已携手多家业内知名企业成立了31个校企合作班,达到了大二到大四自然班全覆盖。
2015级动物医学(3)班是校企合作“华夏维康班”,企业建立班级个人成长档案,为学生就业提供“一对一”职业规划参考。学生通过网络直播课、参与企业营销等途径,学习企业“云养殖”运营模式,暑期为学员免费提供产品和网络营销平台,通过实战训练让学员熟练掌握现代化养殖销售模式。协同育人实践中,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培养学生,也为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指明了方向。
  学校还创新性地提出教师用科研为企业服务,反哺教学与学科建设的思路。双方共同培养“双师型教师”,越来越多的教师走向企业、对接产业、融入行业。根据企业需求对学生量身培养,根据产业需求动态调整教学科研,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,推动更多优质的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。